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37xiaoshuo.com

第140节(1 / 3)

既然不拘一格取才是为了公平,可如何才能让这公平落到实处?而不是如空中楼阁,名头倒是叫得响,实则什么用没有,反而因为‘独出新裁’,致使连原有的规矩都没有了,弄来一堆不知所谓之人。

早知道她的想法会很难做,但真正到去做的时候才知有多难,因为它是打破现有的规制、无旧例可循的开新之举。

因为太过重要,所以格外谨慎,因为太过谨慎,所以格外难为。

没过几天,元贞就服输了。

“我觉得我们太过想当然,摊子铺得太大,光你我二人及几个打下手的,实在无法拟出涉及各行各业选才的细则,所谓素有专攻,不外如此。”

蒋旻早就这么觉得了,他本打算再熬两天,就跟元贞提出这点,没想到她自己先说了。

“那你打算怎么办?”

元贞沉吟道:“我们可以借人觅人,不是本就打算招一些负责文字文书的贤才?我们就当在选谋士、幕僚,先招一批这样的人,之后由他们出策,再择优而选。”

“这般倒也好。”

既然下了决定,很快元贞就拿出章程来。

这个很简单,首先文字文书已经筛选掉一批人,她并未在对外的布告上透露选这些文字文书到底何用,却也用考题隐晦点出。

考题只考策问,考官未知,考题未知。

可考过科举的都知道策问是做什么,用白话点讲,就是一种以对答形式为主体的考题,其中包含了经义、时政等等。

不过在以前的科举中,诗赋、经义占了主流,策问并不多,有也只是一两题,考官们都重诗赋重经义,相反策问很是冷门。

世人只听过有人因诗词写得极好,即使后面的策和论平平无奇,也被录取的。倒没听说过有人因策论答得好,而被破格录取的。

布告贴出来后,不在选才范围内的人一哄而散。

至于一直盯着安抚使司动向的,则心下大安。

诸如此类人,多是为官没多少年的,又或是正在读书的年轻书生,他们以为仅凭自己所学足够应付了,总比那些为官多年,恐怕连经义都忘了大半的人要强。

却万万没想到,进了考场后,题目竟出得如此稀奇古怪,竟没有一题是问经义,而是多问时政实务。

这实在太考验这些只知闭门读书的书生们了,不光考验他们对时局的了解,还考验他们的大局观和解决事情的能力。

“不论格式,没有避讳,随心而答即可。”坐于首位的元贞,扫视下方缓缓道。

闻言,那些浸淫在底层多年的老官吏心下大安。

可再细看考题,涉及面未免太广,这些题谁能全部都答出来,且能言之有物?

可魏国公主亲自监考,说明此番选才不一般,这大概是在选自己的首批班底?日后前程定然不会差,只能尽力而为了。

下方,谢成宜缓缓注视上首那女子一眼,提笔写题。

一共八百多份试卷,元贞和蒋旻等人花了整整四天才看完。

其实主要是元贞,蒋旻等人则负责把那些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’的人筛了下去。

看完刚写下的录取名单,元贞不禁失笑。

这其中竟有不少熟人,尤其有两人格外得她瞩目。

一个是宋浦,一个是谢成宜。

“所谓不拘一格,他们也算在不拘一格中吧。”元贞默默道。

一个是受父辈牵连,若非上京城破,大概要郁郁不得志一辈子。而另一个确实人品有瑕,但之后他站出来主战,也说明了人性的多样性。

规矩是自己制定的,人家按照规矩前来,她确实不能因曾经有过不睦,而提笔划掉对方。

这一次取了不少人,加起来竟有五六十人之众。

并非所有人都能把考题答完,并能言之有物。那些只答了一部分,确实有实学的,按照门类被分派了下去,或为文书或为主事,视能力而定再进行后续升迁。

而那些答完所有题,且确实有些想法也敢于去想的,则都暂时收归安抚使司门下为幕职。这其中就包含了宋浦和谢成宜等人。

另一边,前线的杨變已经把战线收缩至颖昌,至于再往北的一些城池则被他放弃。

实在是北戎打进京畿路后,致使有些地方呈犬齿状与北戎占领的地方相交,有些地方甚至孤悬在外。

而他们兵力不足,马匹不足,又多是平原地带,根本守不住,也没必要浪费兵力。幸亏经过这些日子,当地百姓已经往南转移得差不多了,留些空城给他们,也没有什么。

而北戎那边,跟杨變又打了两场,惧于他手里不知道有多少的火器,反正打得挺畏首畏尾的。

见杨變退守,便让主力折道往京东西路去了,而这边则留了小半兵力防守。

双方有默契地相对而峙,一时倒也相安无事。

借着有空档,杨變回了襄城一趟。

“其实再往下收缩,以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